第一百六十六章西太后回京决心改革变法(2/2)
诏书,但她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册立大阿哥的失败证明了西太后打击光绪皇帝是一大失误。大阿哥被废了,但是大清的天子并没有出头之日,爱新觉罗载湉仍然被囚禁在瀛台。
除了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或接见外国重要使臣,一般情况下,朝臣在大殿上是见不到他们的皇帝的。
西太后仍在训政,光绪末年的实施新政控制在西太后的手中,许多新政诏书的颁布,光绪皇帝甚至听也没有听说过。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三,西太后下令成立督办政务处,以推动变法。诏书刚刚颁发,一些朝廷老臣便议论纷纷:“皇太后此举盛名也,不实施新政,我大清国何以振兴。”
“这与几年前的变法维新有什么不同当年皇上欲变法,老佛爷极力反对,最后变法人士血染菜市口。”
“此次实施的新政比起戊戌年间的变法,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作何解释”
“皇太后本不反对变法,她反对的是乱了国法。”
“”
众说纷纭、莫哀一是。
不管人们怎么议论,新政最终推行开了。首先是兴学堂、改科举。对此,西太后明谕“人才为政事之本”、“共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她谕令张百熙创建新学堂,又于光绪二十八年废除了科举制,以求中国新文化的发展。
其次是军事制度的改革。西太后明谕旧式军队腐朽落后,必须坚决改兵制、练兵士,举办武备学堂。
再次是法律制度的改革。由于同治、光绪年间,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萌发,原先的祖宗家法早已不适应新的要求,西太后谕令制定大清商律、公司注册章程,又模仿西方法律,制订了大清律例。
最后是游学西方,考查西方政治。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告诉西太后必须“以夷长技”抵、制夷人。于是,她派出五大臣,即端方、戴红慈、载泽、李盛铎到英、法、美、德、丹麦、挪威、奥地利、俄、意等十几个国家考察,希望他们带回先进的经验。
此次的西太后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她雄心勃勃,希望能挽救垂死的大清。
光绪三十一年,当五大臣各国考察回国后,他们纷纷向西太后讲述了在外见闻,并主张中国也实行君主立宪制。
这一年,拉开了君主立宪制的序幕。
叶赫那拉氏是一位权欲极大的女人,她已掌握大清的政权四十多年,此次,若让她主动放弃皇权,等于说是抹她的脖子。
可是,历史的洪流势不可挡,西太后企图一手遮天的日子似乎已经过去了,南方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南洋一带爱国华侨不断反对独裁主义者西太后。
西太后感到岌岌可危。
闽浙总督端方上奏朝廷:“宪法所以安国内、御海外、固邦基、保人民。”
西太后私信非信,她犹豫不决。山东市政史尚其亨又奏一折:“立宪政体,利军利民。”
西太后惶恐不安。镇国公载泽耐心的劝导她:“老佛爷,君主立宪乃世界共同之趋势,我大清也应顺应天意,这样才能赢得民心。”
西太后长叹了一口气,问:“如何立宪呢”
载泽胸有成竹的说:“立宪必须做三件事:一曰宣示宗旨;二曰实行地方自制;三曰允许集会、言论、出版自由。”
西太后经过一番思考,最后,她召见了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载沣及北洋大臣袁世凯,她说:“端方等人出洋考察,他们都认为大清国也应实行君主立宪制,哀家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此举可行。从今日起,载沣会同袁爱卿与军机处、政务处大臣议定立宪原则。”
载沣摄于西太后的威严,他一口答应。袁世凯自从戊戌政变后,他扶摇直上,今日之逢迎西太后最佳时机,他岂能错过袁世凯说:“老佛爷英明之至,臣佩服至极。臣一定不遗余力拟定立宪章程。”
西太后说:“中国帝王制已延绵二千年,如果突然间改变政体,恐怕人们难以接受。”
袁世凯马上意识到了她将要说出的话,他抢先一步说出:“臣认为二十年后再正式实行君主立宪制为好。”
西太后沉吟着,过了一会儿,她才吞吞吐吐的说:“十年以后实行吧二十年,似乎时间太长了。端方等五大臣建议五年内实行君主立宪制,哀家觉得有些太仓促。”
袁世凯马上说:“就是麻欲速则不达,这等大事岂能求快”
西太后微笑了一下,她心想:“袁世凯这个人,外边看起来笨笨的,其实,他精明的很。哀家没有看错人”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六章西太后回京决心改革变法〗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