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光绪帝出瀛台西太后借口重病寻医(1/2)

更新时间:20120222

光绪二十五年,从紫禁城里传来一个消息:光绪皇帝病了

这消息不胫而走,不出一个月,几乎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大清的天子病得不轻。有人为之担心,有

人为之庆幸。不过,知内情的人全明白,光绪皇帝没什么大病,西太后欲废除光绪皇帝,她使出了这

招儿。

起初,西太后一口咬定光绪皇帝的病源是吃了康有为弄进宫的一颗“红丸”,致使大清的皇帝神

情恍惚。后来她又听说了皇上浑身溃烂、气虚遗\精,已经病人膏肓。总之,大清的皇帝活不了几天了

此刻,西太后欲废光绪皇帝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她没有料到反对废帝的呼声越来越高,更没有料到洋鬼子也来干涉此事

西太后囚禁了大清的皇帝,继而又向外散发消息,说天子龙体欠佳,这不仅引起了许多人的主意,一些有实力的人士纷纷作出了反应。一天,西太后接到了一份特殊的奏折请安折。她刚读了几句便眉头紧锁,表现出十分反感的样子。

原来,候补知府经元善呈了一份请安折,问候光绪皇帝的病情,并表达了居住在上海的侨民对大清天子的爱戴。折子里一句句问候皇太后的语言也没有,这叫她如何能接受

西太后很生气,她将折子随手一掷,正巧,掷在了李莲英面前。小李子多年来陪伴着西太后批阅奏折,他早已忘了自己不过是宫中的奴才,朝中折子,他可以任意去翻阅。西太后面带怒气,小李子知道折子里一定有惹恼太后的事情。李莲英立刻打开折子来读,读罢,他火上加油:“老佛爷,这还得了,折子只向皇上请安,连一句问候老佛爷的话也没有。这个经元善该杀”

西太后“哼”了一声,她心头愤愤不平。小李子继续说:“皇上亲政近十年,他拉拢过不少人,如今这些人企图以皇上压老佛爷,他们也不认清形势便盲目行事,这些人该杀

西太后摆弄着手中的折子,她阴冷的说:“该杀的人多着呢,这不,又是一份请安折,看来他们心里惦念着皇上”

李莲英结果一看,原来是远在吉隆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侨巨商联名恭请圣安的电报,电文中只字未提皇太后,这叫西太后如何不生气

“老佛爷,这是流亡海外的维新分子捣的鬼。”

“哀家明白,康有为、梁启超跑到了外国,他们继续蛊惑人心,企图扶植皇帝东山再起,他们能得逞吗”

“不能当然他们是异想天开”

西太后看了一眼李莲英,说:“虽说他们是异想天开,但他们的用心是非常险恶的,他们企图以舆论来压倒哀家,逼哀家放过皇上,可恶、可恨也

“太后,皇上仍有拥护者,还真不如让皇上宾天为妙,那样,老佛爷可以毫无顾忌的训政了。”

西太后低声责备:“狗奴才,你的人头想搬家了吗竟然想到弑君”

“不,不,奴才不敢”

“那你刚才是什么意思”

“奴才没有把话说清楚,奴才的意思是:皇上体弱多病,只怕病入膏肓。”

西太后自言自语道:“皇上的确病的不轻,哀家应发布谕令召天下名医为皇上诊治”

“为什么要这样”

小李子有些纳闷儿,他知道老佛爷恨不得皇上立刻死去,为什么她还要极力拯救载湉的生命呢西太后半晌才进出一句:“要让天下的人都知道皇帝已经病入膏肓,狗奴才,你懂什么”

小李子一拍后脑勺,恍然大悟。

不几日,西太后谕令天下名医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地方官员推荐,凡是自愿为大清皇帝诊治者,一律可以入宫为皇上诊病。谕令发出后,立刻引起了朝野震惊,一些对大清皇帝尚存感情的人哀叹不已,只怕皇上战胜不了病魔;一些惧怕维新的人暗自庆幸,只求皇上一天天病重。

江苏、浙江一带有位名医,名叫陈连方,此人是帝师翁同龢的好友,当大清皇帝“病重”的消息传遍全国时,被解职回乡的翁同龢动了心,他托熟人、花银子,总算把陈连方送到了京城。他希望陈连方能以诊治为由见到大清的皇帝,一来探听一下皇帝的病情,二来趁机带去对天子的问候。所以,几经周折,陈连方进了宫。

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天很热,边个月来一滴雨也没有下,空中充溢着闷热,李莲英身着丝绸太监服来到了瀛台,他阴声怪气地叫着:“皇上,老佛爷口谕:请皇上即刻进宫,江浙名医陈连方今日进宫诊断皇上的病情。”

光绪皇帝瞅了一眼令他恶心的小李子,纹丝不动,小李子又说了一句:“皇上,可别让老佛爷等得不耐烦了”

光绪皇帝仍动也不动,小李子急了,大声喊:“皇上,老佛爷发起火来,奴才是劝不了的”

王商走近皇上,恳求道:“皇上换一件龙袍,随李公公入宫吧,奴才求皇上了”

一见王商那副可怜的模样,光绪皇帝心软了:“朕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是,朕死不足惜,只怕又要连累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三章光绪帝出瀛台西太后借口重病寻医〗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