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利用军费建颐和园光绪皇帝准备大婚(1/2)

更新时间:20120207

光绪十二年八月十七日,醇亲王奕缳上奏朝廷,声称:“查健锐营、外火器营本有昆明湖水操之列,后经裁撤。相应请旨复旧制,该隶神机营,海军衙门会同办理。”

奏折上请后,西太后故作不解,大殿之上,她问奕诣:“水师本属李爱卿负责操练,以往都是在渤海边上训练,你为何提出该在昆明湖操练”

奕缳唱起了白脸,他煞有介事的说:“李大人所操水师只重海战,不重陆战,一旦打起仗来,水师不习陆战夹站,恐怕那一抵抗洋鬼子。”

西太后沉吟片刻,问:“你的意思是将水师带到昆明湖操练,士兵既习水战又习陆战,一举两得,是吗”

“正是,请太后应允。”

西太后与奕缳一唱一和,哪儿有别人插话的机会,西太后生怕有人站出来反对,她立刻拍板:“既然如此,你着手筹办昆明湖水师操练之事儿,不过,要注意节俭,不可铺张浪费。”

“太后圣明,臣认为应该筹办一个昆明湖水师学堂,招募一些人来学习技术,学习水师指挥战术,这样才能抵御强敌。”

“醇亲王,你说的很对,朝廷早就该办这样的学堂了,先拨出一些银子筹办学堂吧。地址可以选在昆明湖,哪儿离皇宫近一些,有利于朝廷随时督学。其他爱卿有什么看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是对大清朝有利,哀家是坚决支持的。”

西太后所得冠冕堂皇,众朝臣哑口无言,一些人随波逐流,不愿无事生非;一些人颇有看法,但无奈于自己力量太单薄,反驳不了西太后;一些人想跟随醇亲王大捞油水,他们急切盼望建昆明湖水师学堂。清国大臣各心怀鬼胎,竟然没有一个人阻拦醇亲王的行动。

一个月后,醇亲王动用海军经费约白银二百万两,开始建“水师学堂”。刚动工不久,就有人发现其中有问题,明明是建学堂、训练水师,可所建的殿宇阁楼皆为宫殿,一点儿军事气息也没有。有人开始在背后指指点点了,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虽然也被赶出了军机处,但由于他的特殊地位,他扔在毓庆宫行走。

翁同龢仰天长叹:“昆明湖易渤海,万寿山换滦阳。”

这话传到西太后的耳朵里,她置之一笑,对奕缳说:“翁同龢还算是个聪明人,他看得出来朝廷的动向,我那拉氏就是要轻渤海水师而重昆明湖建设,若能把万寿山变成热河一样的避暑山庄,岂不美哉。”

西太后与奕缳一意孤行,当然会引起一些朝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动用海军经费建设游乐园是不明智的行为。他们除暗中议论外,还有些人犯颜陈谏,以求西太后罢手。可是,即将归政的西太后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她谕令奕缳再动用白银五百里,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

为了堵住朝臣的嘴,西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其清漪园旧名,谨拟该为颐和园。殿宇一切,宜量加茸治,以备慈御临幸。恭奉大庆之年,朕躬率群臣,同申祝酒。”

十六岁的光绪皇帝为他的亲爸爸挺身而出,干脆,直截了当的说出了投资颐和园的目的。他不像西太后和醇亲王那样吞吞吐吐,也不借训练水师为理由,他说的很坦白,使背后议论的人无法再议论。颐和园已经动工,他们非修不可。

光绪皇帝亲政已昭告天下黎明百姓,大清的皇帝是爱新觉罗氏载湉。。可是,知情的人皆知龙椅上的皇帝仍是个摆设,十七岁的天子不能批奏折,不得颁发谕令。纱帘虽然撤去了,但太后依然坐在天子的身边,她在训政

西太后与奕缳不顾李鸿章的反对,动用海军经费建成了颐和园,以至于几年间,北洋舰队连一艘新军舰也没有买。园子建成了,可是,西太后就是吃吃不提进去的事情,光绪皇帝只好耐着性子等待西太后归政。

西太后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她已经五十多岁了,她不可能永远把持着朝政大权。不过,她对十七八岁的光绪皇帝并不十分的放心。因为,光绪皇帝不听命与西太后,这是她万万不能容忍的。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初八,西太后颁发了一道谕旨,令内务府筹备光绪皇帝大婚之事宜。

皇上大婚意味着成年,这说明此时的西太后已归政在即。为光绪皇帝册立皇后,西太后视为头等大事,一定要选自己心仪的姑娘。

立谁为皇后好呢

内务府送来五位女子的画像,个个长得窈窕可爱。一个是西太后的亲侄女大督统桂祥的长女,一个是江西巡抚德馨的长女、次女,另两位是长叙的长女、次女,不用反复掂量,西太后当然一定会首选侄女叶赫那拉氏。

立亲侄女为皇后,西太后一百个放心。一来她是娘家人,与西太后最应该贴近,二来是亲上加亲,光绪皇帝也会喜欢这个可爱的小表妹。虽然侄女叶赫那拉氏姑娘长相稍逊于其他三个姑娘,但她也是个大美人,白皙的皮肤,丰满的身材,乌黑的头发、亮晶晶的大眼睛,无不透漏出青春少女之美。

主意已定,西太后决定让光绪皇帝效仿他父母当年,把侄儿立刻接进宫,让一对青年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魅姬慈禧太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九章利用军费建颐和园光绪皇帝准备大婚〗地址https://wap.xbqg9.net/1/137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