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意?(2/3)
)在1904年设计了一套智力评估测试开始,便成为心理学界的主流。
到了1950年,当时美国心理学学会会长基福特()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打破了当时盲目相信的想法。他提出了一个的理论(),他指出智力是由120种不同的能力所组成。因为非常复杂,所以不能只靠去评量学生。他更提出扩散性思考方法()的重要,而创意理论中的流畅力、变通力等能力就是源自他的扩散性思考法。
自从基福特提出后,心理学界对此有了积极的回应,心理学家纷纷作出有关创意的研究,基福特的门生陶雷斯()更发展了一套评量创意的测验,即陶氏评估测试()。陶氏评估法一直受到重视,并沿用至今。
基福特也提出创意不单是智力及思考的能力,更同时与性格有关。他指出高创造力的人有以下的特徵:
·敏感,对事物有敏锐的感觉
·高度的观察力,心思缜密,能分辨细微的事物
·革新的能力
·记忆力极强
·有强烈的美感
·不拘细节或规范
·有高度的自信与自尊
·容易冲动,常保持对事物的高度兴趣
·具轻易调整、放松心情的能力
·有幽灵感
基福特不但带起了学术界对创意的研究,他的理论更发长成为创意教学的课程模式。威廉士的创造教学模式,亦受了他的理论所启发。
创意的年代
创意是人类文明的动力来源,是生活的活水。
有许多人觉得自己并非艺术家、科学家,读得书少,所以说自己毫无创意。可是创意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永生本能。只是随著年纪增长,创造力不升反跌而已。以下是一些名人创造力实例。
·莫札特5岁开始作曲
·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
·爱迪生22岁拥有第一项专利
·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
·贝尔29岁发明电话
·居里夫人31岁发现镭
·毕加索自小便开始创作,直到70多岁仍有佳作面世
·爱迪生是发明之王,终其一生,共有1032项专利发明,创意源源不绝
任何时间我们都需要创意。
在顺境时,需要创意,以步步高升
在逆境时,需要创意,以突破困局
在工作时,需要创意,以增加效率
在休闲时,需要创意,以增加情趣
人类有一种特性,就是怕改变。因此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变。已养成的习惯,就好像一双旧鞋一样,就算是已经过时或破烂,因为老最合你的双脚,你也不想弃掉。
习惯的威力无穷,思维有思维的习惯,感觉有感觉的习惯,兴趣也有兴趣的习惯。久而久之,人会变得麻木,对事情漠不关心,做事千篇一律,不求改进,也不思进取。
为了打破习惯的枷锁,我们可以不断扩散自己的兴趣、多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做平常不常做的事,去平常没有到过的地方,结交不同的朋友,保持大脑的新鲜感,而且心境要永远保持年轻,否则便会故步自封,落后於人,最终被社会淘汰。
创意的死敌
每个人更生就有创造能力,但这与生俱来的天赋在长期忽略之下会渐渐荒废,长不出创意来。要有创意就先要消灭妨碍我们进步的敌人:
1.习惯
2.害怕心理(失败、被罚、出丑)
3.时间
4.成效太少
5.原则
6.传统
7.固执
8.故步自封
9.不与时并进
10.千篇一律的生活
所谓年纪愈大,包袱愈重,放下包袱,便能轻身上阵。
问一多理论
如前所述,创意包涵很广,生活中有创意,科学中有创意,艺术中也有创意,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创意,因此为创意下一个简单的定论并不容易,心理学家、资优学者对创意所下的定义或理论也很复杂艰深,非一般人可以容易明白。问一多理论就是试著说明创意的主要重点。
=(态度)
=(思考技巧)
=(知识/常识)
代表态度,一个敢於创新的态度,只有有求变、求真、求美的心,才有所谓的发明。只有心态上有改变,不可能就能成为可能。
代表技巧,技巧是可以学习的,驾驶要有技巧,做饭要有技巧,思考也同样有技巧。有知识不代表有思考技能,思考其实有许多方法,最常用的是理性思考,例如逻辑思考、归纳、演绎、分析、理解等都属於此类。有些偏门的思考方法如直觉思考、灵感思考、逆向思考等,都归类为非理性的()
有时候解决问题不能单靠理性逻辑思考,电脑也不懂得梦想,也不懂创新。因此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文明的传奇】最新更新章节〖什么是创意?〗地址https://wap.xbqg9.net/1/1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