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轩波 下(2/3)

故辽旧臣,身边的亲信部下也没有一人对金国抱着忠义之心,对于金人的暴行,无人看得过眼。而且燕京六州的前车就在眼前,上至张觉、下至平州百姓,无不担心着金人会依照燕京的例子,把平州交割给宋人,而将他们这些平州土人强迁去更为寒冷的辽东。

“与其等金狗把平州抢去卖给宋人,还如不直接投了大宋。”每日在张觉耳边说着同样的话的部属一个接着一个,张觉也觉得在金人手下,前途是一片黑暗。

而途经平州、被强迁的旧辽官吏,如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等人,也后悔不迭,跑去对张觉说:“吾等‘不能守燕,致吾民如是。公今临巨镇,握强兵,尽忠与辽,免我迁,非公而谁’?”竟也是在劝张觉背金转投,使他们免遭离乡背井之苦。

到最后,几乎所有的平州将佐官吏都一起来劝说张觉弃金投宋。只是张觉依然犹豫不决,自立之心他早已有之,但又担心金人兵威,拖延道:“此大事,当仔细筹划。”

回头他就找来了心腹谋臣,素有明智之誉的故辽南

李石。而李石的回答最终让张觉下了决心:“最近\+祚皇帝兵势复振,出没于漠南。明公不若以奉迎天祚以图恢复的名义起兵勤王,并责虞、曹、康等叛国之罪,放燕民归于乡土,使其复业,以收故辽民心。再通好东海,举平州归宋,东海、大宋岂会拒之?如此一来,平州即可为藩镇。日后金人加兵,内用平、营之军,外籍大宋、东海之援,金人又有何可惧?”

李石说得条理分明,张觉便采纳了他的意见。当即宣布弃金尊辽,仍以天祚皇帝的保大为年号,画天祚像,朝夕参拜。并张榜通告燕人,令各回乡安居如故,田宅为常胜军所占,尽数归还。

同时,张觉还出兵拘捕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等人至河西岸,历数其背辽、投金、搜刮百姓、助纣为虐等十大罪,尽数绞死于岸边。

这些墙头草,当年劝耶律淳自立,后又叛辽投金,今日再背金来投,日后金人复来,不定又会转投回去。而且他们在燕地百姓和故辽官吏中口碑极差,杀了他们,正好可以用来收复民心。

而暗地里,张觉遣了改名为李安弼的李石,和旧名高履的故辽三司使高党去燕京劝说知燕山府王安中:“平州为形胜之地,张觉更是文武全才,足以抵御金人,安抚燕境,当速速招揽,勿令其西迎天祚,北合萧干。”

这些话完全说到了王安中的心里,王、童贯费尽心思才拿回了燕京六州,若是他能招揽来张觉,那便是三州之地,功劳绝不会少。遂连夜遣急脚传信京中,又派人好生的将李、高二人互送来东京。

“平州为燕地门户,平州在,燕地可安,平州失,则燕府难保。张觉即是愿举平州来归,当即刻以高官厚禄以安其心,若拖延时日,风声传扬出去,让金人警觉起来,那就很难再有这么好的机会了!”蔡攸侃侃而谈,说得赵连连点头。既然官家已经把说降张觉的功劳算到他头上,那无论如何都要促成此事,能否重登执政之位,就看这一次了。

“只给张觉高官厚禄却还不够!”一双金褐色的双瞳对上了蔡攸的视线,双眼的主人相貌出众,却是宰辅之的王王太傅。

当今天子最重风仪,朝堂诸公无一不是风采过人,蔡攸遗传了其父蔡京的容貌,自不必多说,郑居中、李邦彦也都是俊秀挺拔的美男子,就算是童贯,虽为阉人,但也是相貌堂堂,肌肤似铁,体格雄壮,而相王更是仪容出众,尤其是一双金眼,别有一种奇异的魅力。

“王卿何处此言?”赵问道。

王欠身出班,他可不会让所有功劳都给蔡攸占去:“幽燕安定,关键还在百姓身上。请陛下降旨王安中,免燕地百姓三年田租,并录燕地士大夫中可用为官。如此一来,燕地民心归附,北地方得安稳。”

赵点头赞道:“王卿此是老成谋国之言……蔡卿,你觉得呢?”

“……王相言之有理,自当如此措办!”

“好!自是如此,朕明日便下诏燕山府,安抚燕人,招揽张觉!”

“陛下圣明!”众宰臣齐声赞道。

对于张觉的归附,就这么作出了回应决定。延福殿中的天子和臣僚,皆兴奋于开疆拓土的快感,却无一人还记得,刚刚与金人定下的协约,肆无忌惮的挖起了女真的墙角。

商议抵定,赵入内安寝,众臣各自散去。当蔡攸回到晨晖门时,已经将近四更时分。

“居安……”正当蔡攸准备出门回府,一人在身后叫着他的字,唤住了他。

蔡攸回头,却见是童贯赶了过来。他忙欠身一礼,“太师!”

童贯走到蔡攸身边,与他并肩而行。出了晨晖门,两人没有上马,折向北,向内城北面的景龙门走去,蔡攸的府邸和新近赏赐下来的童府都在城北厢,两人正好顺路。

把从人远远的赶在外围,童贯和蔡攸默默的在通往内城北门的大街上走着,由于紧贴大内,这条路并无游人,只有偶尔一队的当值班直提着灯笼,在路上巡视。

走了约有百十步,景龙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七章 轩波 下〗地址https://wap.xbqg9.net/1/126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