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等待 上(2/3)

有兵就有灾。人哪能跟灾祸斗!见着都要躲远点,哪能追上去自找苦吃。”

陆宗冷哼一声:“这还算好的。在杭州城里,有童大帅镇着,又有蔡大府、陈龙图盯着,那些关西赤佬也不敢太过分。到了外面,尤其睦州、州,官军见人就杀,见屋就烧。做出的事来都栽到方腊身上,骗得过谁?前日里还报杀贼百万,也不知有多少枉死的。还有说什么‘所掠妇女自洞逃出,裸而雉经于林中者,由汤?榴树岭一带凡八十五里,九村山谷相望,不知其数’。他娘的,这世上会有哪人会光着身子跑出小一百里地上吊的?说谎也得有个谱啊!都是关西的赤佬,弄腻了之后直接吊到路边树上。这叫杀人灭口!……他们把对付党项人的手段都用到我们两浙来了!”

“童贯怎么也不管管?!”

“怎么没管,童大帅前些日子把闹得最凶的辛兴宗调了回来,换了刘延庆大帅亲自去部署,还向官家

大赦江南,赈济两浙各州,就是希望那些关西赤佬别9][也不知能不能压下去!”

“……都说童大帅是奸宦,但我看着他做的不比那些好官差。罢造作局,停花石纲,都是童大帅的功劳,听说连西夏都给他打得服服帖帖,怎么名声就那么差呢?”

“谁叫他举荐了蔡京!当年蔡京被贬杭州,要不是他帮着在道君皇帝面前说话,天下也不会有这么多事!”陆宗抱怨了两句,却悚然一惊,自知失言,立刻转过话题:“说起来,今天童大帅大清早就出城去迎接天使了,想来很快就能听到大赦江南、赈济两浙的消息了。”

杭州城外,前出十里相迎的童贯早已领了圣旨,跨上坐骑,返身回城。而前来传旨的中官则拖后半个马身,凑在身后陪着说话――卸下使命,他仅是个西头供奉官,比起位极人臣的童大?天差地远,说起来他还是童贯的徒子徒孙,哪敢在童贯面前拿大。

童贯悠悠骑在马上,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听着身后的供奉官禀报半年多来京师的内情,一边想着今日所受的圣旨。

此次官家降旨封赏,晋太师,赏仪卫都是应有之义。他九月出兵,新年未到,方腊便已束手就擒,又费了四个月,平定了江南乱局,若论战功赫赫,当今大宋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不过他的任务并不只是平叛,作为两浙、淮南宣抚使,更重要的任务是安抚百姓。在圣旨中。道君皇帝也准了他领衔上书的大赦江南、赈济两浙的奏折,并且大加褒赏,谓其忠心于国,堪为楷模。风头可谓一时无俩。

‘江南事已了,只要方腊的孽子一送到,就可以回京了。只希望这半年,北面没出什么乱子。’他正想着,身后人的几句话却如同惊雷劈在他脑门上。

“你刚才说什么?!”童贯惊问道,“官家要复应奉局?!【注1】”

“回太师,的确如此。小的出宫那天,听说旨意已经拟好了,应奉局由金眼王相公和梁少保统领,据说朱?也将复职。”

“王!……梁师成!”童贯恨恨的念着两人名字,寒声问道:“他们到底在官家面前说了什么?”

“是金眼王相公向官家进的谗言,说‘方腊之起,由于茶盐法也’,而太师是‘入奸言,而归过于陛下’。官家当时大怒,把玉琼尺都撅了。……听说官家还要追究拟诏者之罪。”

“……东南人家饭锅子未稳在,又复作此事!”童贯摇头叹着,回头看了跟在队列里的董耘一眼,他此次也因请功奏折也受了不小的封赏,正兴高采烈着,若是知道因亲拟手诏而被天子记恨上,却不知脸色会变成什么样。

童贯可以说是第一次庆幸自己宦官的身份,若是他只是普通的武臣,立了这么多功劳后,肯定要投闲置散个三年五载,等因功而生的骄气被消磨去之后,才会被再次起用。更别说他还私下罪己诏,劈面给了皇帝几个耳光。

不过他是无后的宦官,官家不可能会怀疑他会有叛心。况且道君皇帝是个重感情的人,虽然因罪己诏之事而愤怒,但最多也仅是生上几天闲气,不会太过降罪于他。

只是……北伐之策却要遭殃了。

自从神宗朝之后,几乎所有政策的变化,起因都是政治斗争。元佑年间,旧党得志,新法尽废;绍圣时,章?为相,新法又起;现如今道君皇帝刚登基时,启用旧党,新法又罢,等过了两年,元佑旧臣上了党人碑,新法(全文字小,?在文.??)再次推行。

司马文正号称至公至正,但蔡京却是他一手提拔出来,不为别的,就因为当他执掌朝政,下令五日内废止新法之后,是蔡京第一个出力支持,并如期完成了任务。

而那时,不但新党对司马光的命令大肆嘲笑,蜀党的苏轼,甚至旧党重臣如范纯仁等,都认为此举不妥,只因他一意孤行才颁行于世――司马牛的外号就是那时叫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知开封府的蔡京的投靠和支持,是对司马光最大的帮助,否则,刚刚上任的司马相公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无疾而终,他的威信不免要大受打击。

以司马十二之智难道会看不出蔡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三章 等待 上〗地址https://wap.xbqg9.net/1/126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