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回到狮子山(1/3)
狮子山位于马甸子的正南面,是一座绵绵几十里的莽莽大山。山中沟壑纵横,犬牙交错,高峰低谷,相映成岖,大溪流,穿峡奔瀑,树茂林密,狼多鸟多。
林狮子到狮子山来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他在燕南县闹农会,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战恶斗绅一呼百应好得很,一杆梭标一把大刀一面大旗走街闯镇所向披靡威震全县,土豪恶霸闻风丧胆,地主老财东躲**,贫苦农人振臂叫好,分田分地真忙。只可惜好景不长,只一年多时间农会就失败了,土豪恶霸回来了,地主老财出来了,还乡团来了,连国民党的军队也来镇压农会了,许多农会的人被杀了,林狮子的父母姐妹也被杀害了。林狮子不能在家乡等死了,就带着农会的二十几个弟兄进了狮子山。还乡团还纠集了几百个人到狮子山来剿匪了好几个月,终是因为狮子山林深峰险,加上林狮子机警逃窜,最终躲过了那一劫,他和他的农会干部才得以保存下来。后来还乡团从山里走了,回村回县当起保安团来了,林狮子也不能出山回家乡了,就在狮子山落草下来,不过不是当强盗,当起劫富济贫的山大王来了。
家乡的农会干部有没有死的听林狮子在狮子山当山大王,就来投奔他。林狮子也偷偷地出山去收容那些东躲**的农会干部,山里的人逐渐就多了起来壮大起来。人多了开支也就多了,要有饭吃要有衣穿要有房子住还要有刀枪,林狮子就在靠近马甸子三十多里的狮子口选了一处可守可攻的险要之地作为根据地,在山峰里找洞掏洞在山窝里砍树搭棚让他的人有了个安身之处,又砍些木材顺溪而流到马甸子去换些米盐和布料,几十个人总算是有口饭吃了有件衣穿了。有了饭吃了有了衣穿了林狮子就想到要弄刀弄枪,万一国民党保安团来了也好有武器对付,他就时不时带了武功高强的林金强林金洞林里保林豹子林松鸟雷均同雷均富雷均田田根地田根基田根牛田耕种丁一钉丁打钉丁钉钉丁铆钉余圣晟余承辉余承耀等出山去弄枪。那时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和家丁手里都有枪,他们出一次山就可弄十多条枪回来,不到半年,林狮子就有了一百多条枪了,差不多全体队员都武装起来了。
后来地下党知道林狮子有了队伍,就派胡敦阁进山来传达燕城地下党书记李少立的指示,要林狮子带部队去攻打燕南县城。林狮子是**员,不敢有违,就带着他的一百多人去攻打燕南县城。结果两天都没有攻下来,却受到从燕城赶来的国民党部队的两面夹击,林狮子的人死伤大半。亏得林狮子果敢撤退,乘夜从敌人堆里勇猛冲出来,要不全部的人都要葬身城垣。胡敦阁在乱军中受伤后被敌人抓去,后经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被敌人杀害于县城,首级挂于城楼上示众,到生蛆腐烂都无人收殓。
林狮子带着五十多个残兵败将回到狮子山,还没到狮子口敌人就追到了。林狮子他们是又疲又饿走是走不动了,只好就地卧倒依山傍石予以抵抗。敌人是酒足饭饱枪好弹足,一会儿就打得林狮子招架不住。有一股敌人迅速绕到林狮子的前面,从四面八方把林狮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林狮子的队伍子弹也没有了,敌人就在四面大喊,叫他们投降给他们个全尸。林狮子对部下:“今天是死定了,兄弟们拿起枪来,用枪托和敌人战斗,不要当怕死鬼!”那时侯林狮子的人武器很差,步枪上连剌刀也没有。敌人见共匪的子弹已经没有了,就端着枪嗷嗷地围上来,有些还在哈哈大笑,笑这样的兵这样的枪还敢打县城。林狮子看到满山遍野的敌人,毫无惧色,大喊:“战友们,我们生是**的人,死是**的鬼,冲啊,杀敌啊!”挺起枪杆率先向敌人冲上去。
敌人觉得林狮子是发疯了。你有力气冲得动吗,你有子弹打得响吗,你有剌刀杀得人吗?你们什么也没有,你们冲什么啊,你们冲过来送死啊!敌人都在笑,笑这群愚蠢的**人,笑这群愚昧的农会干部,笑这群就要死了的共匪赤匪。但敌人是笑得过早了,一阵狂风般的子弹从他们背后射过来,笑的敌人倒下了,没笑的敌人也倒下了,没倒下的敌人作鸟兽散,四散逃命去了。可有子弹不让他们逃命,追着他们的屁股打,直把他们打得无影无踪。
林狮子从死神里回过神来,想到这是有人救了他。是谁救了他呢?是全中大叔救了他。当时全中大叔在井冈山当连长,早就知道林狮子在狮子山拉起了队伍,汇报给了毛和朱。毛委员觉得林狮子在这儿势单力薄很危险,就派全中大叔带队到狮子山来接林狮子,接他和他的队伍到井冈山去跟大部队在一起。全中大叔到了狮子山,哪知道山里空空荡荡的不见一兵一卒,一打听,才知道林狮子去打县城已经两天了。全中大叔立刻想到林狮子有危险,正要赶往县城去接应,不想就听到了枪声。全中大叔也不管来的是什么人,就叫战士们迅速分三面形成个口袋埋伏起来。本来是想如果是林狮子来了先放过林狮子的人再打敌人一个伏击,怎奈林狮子的人走到这儿就不走了,也在全中大叔的埋伏圈里。这时是敌人包围了林狮子,全中大叔包围了敌人。正当敌人在向林狮子缩包围圈的时侯,全中大叔也在缩对敌人的包围圈。当林狮子要和敌人死拼的时侯,全中大叔就命令部队开了枪。敌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抗日武功团】最新更新章节〖第86章 回到狮子山〗地址https://wap.xbqg9.net/1/12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