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都想参加武功团(1/3)

夏日的夜短星星多亮得快,人逢喜事心情爽时间过得快。天没亮就亮了。星星很快地隐到银河里去了,月亮也很快地藏到蓝海里去了。太阳则从东方的地平线上探出头来了。朝阳冉冉地照到十二里镇上。十二里镇的上空薄雾层层,炊烟枭枭。成群的喜鹊在屋顶上嘻嘻地叫,向人们报告已知的喜讯。麻雀则喳喳地附合,在屋檐下活蹦乱跳。燕子也欢快起来了,在街空里往返飞跃,啾啾地叫。街上的行人也多起来了,见面打着招呼,相逢堆着微笑,又恢复了往日的祥瑞和热闹。

只不过今天人们见面都多了一句话,那就是:“鬼子被消灭了,鬼子被消灭了!”尽管大家都早已知道,鬼子已被武功团在昨夜干净彻底地消灭了,但人们见面还是要互相重告,鬼子被消灭了,鬼子被消灭了!鬼子被消灭了,是一个多么大的喜庆啊,它是人们挂在嘴上百不厌百听不倦的词语,是人们心中沉默许久的追求和向往,今天终于实现了,人们能不奔走相告吗!

鬼子被消灭了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乡下。传到了王家村,传到了李家村,传到了段家村,传到了面条村,传到了各乡各村。村民们杀猪宰羊,从四面八方涌到镇里,来犒劳杀鬼子的英雄们。王团长刚伏在桌子上眯了一下眼,就被敲锣打鼓声惊醒了。

唐家祠堂的巷子里又挤满了人,抬着杀好的猪宰好的羊,口呼:抗日武功团万岁,抗日武功团是英雄团,全猪全羊献给英雄团!喊一声口号敲一通锣鼓,敲一通锣鼓喊一声口号,声势雄浑而浩瀚。王团长知道是乡亲们的真情实意,不收就对不起乡亲们了,只得收下,叫丛政正记好数,将来也好予以回报。各位村长见王团长收下了他们的慰劳,才带着乡亲们高兴地回去。但有很多人却留下来了。他们留下来干什么呢?他们要参加武功团。

其中面条村的二十八个男子汉要集体参加武功团。面条村经过那次浩劫,男人们只剩下二十八人,除了赵启明和赵启亮外,二十六人都来了,全都要参加抗日武功团。王团长一时都难下决断了。面条村的二十六人见王团长有些犹豫,刷地全都脱掉上衣,光着上身,嚓地,全都跪在地上,涤地,全都从腿上拔出尖刀,嚯地,全都手握刀柄刀尖,双手横举横刀过头,齐声喊:“我们要杀鬼子报家仇国仇,请团长收下我们!”

王团长一时也震惊了。只听面条村的人在喊:“请团长收下我们,请团长收下我们,我们要参加武功团,我们要报家仇国仇!”王团长此时能不收下他们吗!王团长快步走到这二十六个血性男人的跟前,挨个地拉着他们的手,叫他们放下刀,又把他们挨个地用双手搀拉起来,然后:“你们是血性男儿,你们是英雄好汉,我代表抗日武功团,收下你们!”

这二十六男人嚯地抱拳,大喊着喊:“谢谢团长,誓杀鬼子,誓杀鬼子,誓杀鬼子!”王团长:“你们就编为一个排吧!”众人:“听凭团长安排!”王团长:“就叫赵启明当你们的排长吧,你们同不同意?”众人齐声答:“同意!”赵启明就在旁边,王团长叫过赵启明来,:“我现在任命你为潇湘抗日武功团闪击连第一排排长,你同意吗?”赵启明大声喊:“同意!”王团长:“归队,带好你的兵,带好你的勇士们!”赵启明答:“是!”他向王团长敬个军礼,就归队带着这二十六个血仇男儿到一边去了。

面条村的二十多人离开后,巷子里还有许多的青年,他们都是要来参加抗日武功团的。接下来王团长就来处理他们的要求。这些青年中有许多王团长是认识的。其中就有李家村的李伟环、李伟境、李伟达,麻角村的麻甲甲、麻甲乙、麻甲田,刘家冲的刘必开、刘合流、刘左右,八子塘村的张少友、张富岭、张贯才,等等。这些青年都是热血青年,都有一颗爱国家爱民族的红心,都接受过王团长的教育和影响,有些在武功上也接受过王团长的指点,他们早就是王团长要组织的武装力量了。但早些时王团长的战士都是隐蔽的,他们也就只是王团长可以组织的力量而没有参加到组织里来罢了。现在,王团长的抗日组织抗日武功团已经成立了,这些青年人要来参加抗日武功团,王团长当然得同意他们参加了。

但是王团长并没有当即同意这些青年来参加抗日武功团。王团长考虑的是他们的父母,他们来参加抗日武功团,他们的父母同意吗?王团长问这些青年人:“你们来参加抗日武功团,你们的父母知道吗?”有些青年答:“知道!”有些青年则不话。王团长接着问:“你们的父母同意吗?”有些青年答:“同意!”有些青年没答话。王团长知道,这些青年今天来得这么快,应当是大部分没有和父母商量就来了,王团长没有同意他们马上参加抗日武功团就是这个原因。王团长吸收抗日武功团的战士,有一个标准是不光是要战士本人自愿,还要他们的父母同意,凡其父母不同意的,抗日武功团就不能接受。王团长对这些青年人:“你们要参加抗日武功团我十分欢迎,但你们要服你们的父母同意你们参加,你们的父母生养你们不容易,你们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啊!”

接着王团长又:“我给你们两天的时间,你们回去和父母商量,只要你们的父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抗日武功团】最新更新章节〖第114章 都想参加武功团〗地址https://wap.xbqg9.net/1/123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