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岭山有危急(1/2)
大东瓜和东瓜正在三叉河一方监视鬼子的动静,一见鬼子向这边扑来立即就回村报告。瓜大爷接到报告后立即就叫全村人转移。全村人立即就携老扶幼进了大岭山。大白菜和白菜也回来报告,鬼子是奔瓜恬村来了,都已到了大瓜场了。瓜大爷赶紧叫在村外的青年人全部进村,把村大门严严地堵起来,拿起武器站好位置向日寇开枪,抵档鬼子一阵杀鬼子一阵再从地道里逃跑。
鬼子果然是奔瓜恬村来了,穿过村门前的通马桥就包围了村子。
岛向矢没想到这个村子像个碉堡,只不过是扩大了几十倍而已。他叫合元竹寿中队长立即去打开村子的唯一大门。合元竹寿立即命河甲西队长去打开大门。河甲西带着他的队就冲向大门口。不想突然噼噼啪啪的一阵枪声从门楼上打下来,河甲西带的兵死的死伤的伤,只得像兔子一样地退了回来。岛向矢没想到会遭到这样猛烈的抵抗,他马上命令向楼上开枪。他的士兵就从四面八方向村子的屋楼上开枪。村里也不含糊,从四面八方的楼上枪眼里向鬼子开枪。这时的鬼子一个个都在楼外的开阔地,村里楼上的枪一响,他们就倒了。而村里屋楼上的人都在墙楼里,日本鬼子打不着他们。岛向矢见只是己方吃亏,就命令士兵们向后撤退,直退到村里楼上子弹打不着的地方。红萝卜和白萝卜在楼上骂道:“猪狗的日本鬼子,退什么,有种你就前进一步!”有些日本鬼子不信邪,就是离得近了一步,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枪可不是好惹的,一枪一个准叫他们哭爹喊不出娘。
就这样双方对峙了半时。岛向矢气得嗥嗥叫,他从没有见过这么个怪村子,比个碉堡还难攻。早知道有这么个碉堡村,他修碉堡就照样了,也住得下几百人他的军队就安全了。然而再难攻也得攻啊,那里面可是杀皇军的人,皇军知道了他们在里面就不能放过他们。岛向矢绕村看了一遍,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下手,唯有能攻进去的只有那条大门。岛向矢又叫合元竹寿去攻大门。合元竹寿立即命江丙东队长率领队去攻大门,命黑木安几的队用机枪向门楼上射击掩护。江丙东和黑木安几就带着日本兵步步进逼村大门。不料还在半路上,楼上的机枪步枪都响了,打得他们东翻西倒活着的不得不匍伏在石地上。
但是匍伏在地也没有安全,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枪法是不管对方是什么姿势的,他们连夜耗子都打得中何况你是日本鬼子呢,一枪一个很省事,日本鬼子连倒也不用倒地就死了。岛向矢在那夜就领教了这两个魔鬼的魔鬼枪法,心想再不撤那两个队很快就被子弹数完了,立即大喊:“撤回来,撤回来,快撤回来!”那伏在地上的日本兵听到岛向矢的喊声,知道情况太不妙,立即爬起来往回撤,沿途又倒了不少。直到撤回到子弹够不着的地方,也几乎只剩下一半了。
合元竹寿见自己的士兵死了很痛心,对岛向矢:“少佐,这样打下去不行,得用炮把大门轰开,才可一古脑儿冲进去。”岛向矢狂怒:“那还楞着干什么,赶快回去拿炮来!”合元竹寿就命沉谷管正带人回去搬炮。沉谷管正原是一队副队长,是队长鱼丝网坡被打死后升任一队队长的。沉谷管正立即带着十多个士兵快快地回去搬炮了。原来岛向矢以为抓几个村民那是手到擒来,哪会有什么抵抗,就没有带大炮来。这下遭到真抵抗了,不得不回去搬炮了。
两个时辰后,沉谷管正和士兵搬来了三门榴弹炮。岛向矢命令先向着大门轰。沉谷管正就叫士兵向大门轰了六炮。瓜恬村的大门虽然牢固,但是没能挡住这六发炮弹的威力,门被炸开了门墙也被炸塌了。鬼子兵立即就冲过来了,趁着炮火的硝烟和泥土飞尘,岛向矢命令日本兵冲进了瓜恬村。但这时村子里静悄悄,一个人影儿也没有了。岛向矢命在全村翻箱倒柜地搜查,也没有搜到一个人影儿。岛向矢气极了,命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可恶的敌人。日本兵就捡来瓜恬村种瓜的锄头来挖地三尺。后来在村正中的大樟树下挖到了地道口,才知道村里的人都从这儿逃跑了。岛向矢即忙命士兵沿着地道去追,一直追到地道尽头追出地道口,也没有追到一个脚趾头。地道口的石林峭壁的石笋上倒贴着一行字,是:来追吧,日本鬼,我们都进了大岭山了,你们来就有来无回!
岛向矢看着这一行字,知道瓜恬村的人都逃到大岭山里去了。岛向矢立即命令合元竹寿带上两个队去追。他自己带着两个队来抢瓜恬村的粮食。但是搜遍了瓜恬村的角落旮旯,也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原来瓜恬村的人早把粮食储存到山后的石洞里去了。瓜恬村的人过去怕土匪来抢粮食,就在山后修了石洞,粮食就藏在石洞里。后来土匪虽然少了,但瓜恬村还是把粮食储存在石洞里,把石洞当成仓库用了,在村里只放少量的粮食以供日用。最近日本鬼子来了,也到其他村抢过粮食,瓜老大就叫村民们把家中的少量粮量也搬到石洞里藏起来了,家中的粮食仅供一两天用的。今天鬼子果然来了,瓜恬村的人撤退了,家中的那点粮食也随身带走了,所以鬼子就颗粒无收了。
岛向矢见粮食也没有搜到,气得嗷嗷叫,叫士兵们放火把瓜恬村烧了。士兵们就放火。但是瓜恬村烧不起来。瓜恬村的老祖宗建村时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抗日武功团】最新更新章节〖第104章 大岭山有危急〗地址https://wap.xbqg9.net/1/123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