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和尚(1)(1/2)
洪武十武官员,齐至城头,俯瞰城外既忙碌又有序的军营。
“尔等看九江所带之军如何呀?都说说....”
(九江,李景隆字。)
朱棣一身亲王龙袍,双手扶着玉带,眼睛微微眯起,长须随风舞动。
“臣观曹国公之军...”
就在朱棣身侧的燕山中护卫千户朱能,开口道,“表里不一!”
“哦?”
朱棣微微侧头,“士弘何出此言?”(士弘,朱能字。)
“千岁请看!”
朱能指着城外远处李景隆的军营说道,“此四万京营左右哨军都是京营精锐,中军之中乃是太子亲卫三千营,铠甲器械战马火炮无一不是百里挑一,所用军士也都是从幼军之中精心选拔...”
说着,他话锋一转,“但是,所谓京营精锐,说是百战老兵其实也是兵油子。”
“这些兵打仗打精了,而且平日都在京中养尊处优,一上战场只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逆风仗。远不如咱们燕赵之地的农家子弟听话...您再看,从他们入营到现在已是一炷香的时间了。”
“如是咱们的燕山护卫,哪怕是新兵营盘,也早已准备完毕列队出操了,可他们依旧在营中不紧不慢!”
“甚至臣站在这,还能看见三五军士凑在一起,嬉笑说话故意怠慢,却不见执法队巡查军营!”
“再说曹国公中军的三千营...都是一群新兵蛋子,没见过血。臣还听说,其中的领兵之中,都是勋贵二代子弟...呵呵,当兵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熬升迁的资历罢了,他们不敢拼命!”
“中军不敢拼命,左右哨军兵油子多,这样的军队.....看似雄壮,实则一触即溃!”
朱棣仔细的听着爱将的分析,不住颔首。
“再说曹国公!”
朱能又道,“呵....天子亲近之人,束发之年寸功未建而身居高位,只会纸上谈兵未曾亲身戎马。此等少年亲贵有个特点,外平而内骄,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外硬内软.....”
“哦?”
朱棣笑笑,看向另一爱将丘福,“你说说看!”
“在臣看来...”丘福沉吟片刻,“曹国公为人还是和气的!”
“哈哈哈哈!”
朱棣骤然大笑,“他就只有和气这个优点?”说着,又道,“他要是真如士弘你说的那样,第一次领兵就能把这四万大军带的井井有条的?而且一路行军边走边练?”
“臣以为那是武定侯定远侯在军中之故!”
朱能又道,“有着两位侯爷帮衬着,随便捉只猴儿,都能当主帅....”
“你呀....”
朱棣忽用力点点朱能,“武夫之见,浮于表面!”
而后,朱棣又转头,对身后一名四旬年纪,穿着武人常服的高大武人问道,“世美,你以为如何?”
“这.....臣不敢....”这武人微微犹豫。
此人姓张名玉,原是前元的旧臣,官至枢密院知院。
曾追随元顺帝逃亡漠北,于洪武十八年春节之际,阖家归附大明,如今正在燕王朱棣麾下听命。
“世美,既入我帐下,既我手足兄弟!”
朱棣正色道,“凡事都可畅所欲言,无需顾忌!”说着,又指着丘福朱能等人道,“他们也都是豪爽汉子,自不会因为你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就疏远你,不认你这个袍泽!在我这,坦坦荡荡才是好汉!”
张玉面有愧色,低声道,“在臣看来,其实曹国公所率之军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
“说!”朱棣大笑。
“军容饱满,士气高涨!”
张玉正色道,“臣在北平这些日子,亲见河南,陕西,山西的兵马前来。那些军旅到达北平之后,将士们俱是一身疲惫,宛若...强弩之末!”
“可曹国公之军,只是稍加修整之后,就有如此齐整军容!”
“军士虽有嬉笑之举,但也正是因为从容,才会嬉笑。”
“若是人人都紧绷着,好似随时都要打仗一样,反而容易出事!”
“尤其曹国公的中军,本就是新兵居多,若再是时时刻刻都绷着,过犹不及!”
“嗯...”朱棣点头,“此言有理!”说着,又笑道,“刚才士弘夸口,说对上我的燕山三护,这些兵一触即溃,你怎么看?”
“嗯!”
张玉沉吟片刻,又道,“天下兵马大明称雄,大明兵马之中边军最强,而王爷麾下之军又是强中至强!”
“且士弘贤弟身经百战,以他之能领兵,自然是可大获全胜!”
“但要说一触即溃,却是有些.....”
说到此处,张玉对朱能抱拳告罪,又道,“托大了!”
“哦?”朱棣又笑道,“仔细说说!”
“王爷麾下骑兵多,曹国公带的步兵多。按照常理,骑兵冲步兵自然是战无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第一公】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和尚(1)〗地址https://wap.xbqg9.net/1/100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