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巧解连环 拨开迷雾(1/2)
却说这樊任氏进得屋来,展开神秘草纸。
细看草纸上没有直白的字,只有三段让人迷幻难解的诗语。
樊任氏初看时也不明就理。心里乱乱的,头脑晕晕的。
她先看到的是一个单字‘遵’然后是一首五言诗。内容是这样的:
遵:万勿口来乞,下耳清晰。
今心向菩提,人莫两分离。
这首诗,真让人难解!樊任氏心里这样怪着,转念一想:这是佛主旨意,万不能有此嗔言。
她低头,冥思苦想起来:万物?人间万物?组不成字。那只有后面拼解。口来乞?口和乞凑一起不是个吃饭的吃字吗!
樊任氏解开了第一个字仿佛解开天书。她在心中佩服着自己:“红棉,你太能干了!”
一边佩服自己,一边解第二个字。
有了第一个成功经验,第二个迷面让樊任氏很快解开。第二个是个斋字。
然后第三个,第四个一顺水儿的全部解开。
迷底是四个字:吃斋念佛。
樊任氏心中一下子象家中的五天井样豁然洞开。
樊任氏抑制住心中的鹿跳,接着解另两个诗迷。
第二个诗迷的迷面是这样的:象第一个一样开头只有一字‘忌’
单字的下面附了一首类似于七绝迷诗:
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青草。
细雨落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
(以上各打一字)
樊任氏一看很快就猜出四字:、花、雪、月。
心里说道;丈夫都没了,我要为其守节。弄什么花雪月?
樊任氏抛开了嘀咕加承诺。接着往下看最后,这是类似于上下联的箴言警句?别管那么多,二关都闯下了,还怕这一关!
联语是这样的:铜锈冠冕都称金,
凡尘遗失痛彻心。
起初樊任氏是上看猜不出,下看猜不着。头脑中翻江倒海……
此时,樊任氏的思绪象一堆乱麻,绞缠难理,别提有多难受了。
她舒缓了下紧张情绪,换了个思维。
很快,灵光一闪:这铜锈不就是所谓的‘钱’,那冠冕?冠谓之首,首……?一下子就联想到‘甲’。甲、乙、丙、丁。甲在首位。
樊任氏此时猜出的迷底让自己也大吃一惊。‘钱甲’!
‘天哪!’
‘不会吧?’
再往下他都不敢猜下去了。
但在好奇心驱使下,她还是战战兢兢的猜了下去……
‘啊!最后一个金字,可是提示的‘金柝’?没错!
那凡尘,是?红尘?不对!凡的发音不就是樊家姓氏?对!遗失,更好解释,丢失,樊家丢失金柝,金柝有驱鬼救命神力,因丢失没发挥神力。导致樊家一失二丁。最心痛的是樊家。
樊任氏解读完,按理心中该敞亮些。因为,必竟困扰许久的迷团解开了,但此刻,樊任氏心中如压着一快大石,重重的压在胸口。是啊,仅凭这草纸迷题和自己的解答,告官,府衙能信吗?他只会笑你妇道人家因夫亡,过于悲伤而胡言乱语,还可能追加你个诬陷罪。到时可是吃不了,兜着走。抖落都抖落不清。
想到此,樊任氏的心一激灵。
樊任氏必竟是大户人家的女人,见的事面虽不多(古代不让女人抛头露面),但樊家经商来的商贾多。所谓见多识广,在樊任氏这里就变成:闻多识广。
樊任氏心想,这么大事非同小可,要去老夫人处商议。
想到此,她麻溜儿的穿好海兰色绣着缠枝莲的花盆底鞋。
只听得‘哒、哒、哒……'旗鞋声似快马蹄音响彻在去往老夫人上房的尽头……
前脚樊任氏匆忙的走出西厢,刚好丫鬟靑鸾出来倒洗漱水,看着主子的背影,轻声的嘀咕:“从没见小姐这般着急,许是遇到什么急事要回禀老夫人……可回禀之事都由我们下人来做?看来是有重要事需亲自去吧。”
靑鸾边嘀咕边将手里的黄铜脸盆甩了甩,掩上门,自故寻思去了。
樊任氏走过花岗岩小径,又穿过了门楣嵌琉璃瓦的灰色拱门,来到了樊老夫人面前,她气喘嘘嘘的说:“启禀母亲大人,儿媳来拜见母亲大人!这几日忙着帮甄管家理帐,特别是几笔往来的呆账。故疏于问安,这都是儿媳的不是。还望母亲大人见谅!”
坐在黄花梨沙发上的樊老夫人慈祥微笑着对未亡人樊任氏说:“儿媳,这些日子忙里忙外的都靠你了,娘还要表扬与你,哪有怪罪之意。看你,这么急着来,想必是有要事吧?屋里就咱娘俩,不妨事,说给娘听听!”
樊任氏从琵琶斜里襟儿拿出陌生疯癫和尚送的草纸。
樊老夫人拿在手里,眯起眼睛看,初看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她叫道:“喜鹊,进来,把我的老花镜拿来!”
一声脆快的应答从樊老夫人的左面套间传来:“来啦,老夫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灵蛇虐恋】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章:巧解连环 拨开迷雾〗地址https://wap.xbqg9.net/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