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布置(1/2)

会议纪要第194-12-28-09号

时间-194年12月28日上午9点

地点-中华军天津一号基地作战指挥中心

人员-兰黎明,王胜强,孙志武,盛建,盛建武,张救国,钱,齐强,强勇,张勇,雷鸣,严明,孙二虎,伍思想,迈克尔-张,詹姆斯-沃德,梁凯,赵云天,殷涛,上官云学,姚水明,霍晶,盛英娟,苏紫,侯胜奎,胡军,李英杰,海大江,隋建刚。

记录-苗亮,隋建勇

议题-战略战术分析

海大江-第一副总参谋长

我军的军事条例是基于协同作战的坦克、步兵、工兵、各类火炮及直升机,对地攻击机互相配合作战。

为对抗这样的战术,苏军指挥官采用前线部队尽可能与我军近身作战的战术,苏军崔可夫上将称这是紧抱中华军。

这迫使我军各部只能各自为战并面对被友军误伤的危险,并因此令我军减少空中及炮火支援。

苏军明白最好的防御是把他们的防线放在许多可监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街道和广场的建筑物里,这种战略令苏军可尽量长时间在所有地段坚守。

因此,他们把多层楼宇、工厂、仓库、街角住宅及办公楼转变为布满机枪、反坦克步枪、迫击炮、地雷、铁丝网、狙击手及拥有5-10名冲锋枪枪手和掷弹兵为一单位之组用以准备进行逐屋的战斗。

激烈的战斗在每一个废墟、街道、工厂、住宅、地下室及楼梯间进行,我军称这种看不见的城镇战为老鼠战争。

在这种绝望的混乱中,所有战线均消失,习惯了进行机动作战的我军士兵被迫投入艰苦而快速的战斗。

包括通过炸毁的居民区、办公区、地下室和公寓高楼大厦前进。在一些高的建筑物中,屋顶被早些时候我空军的轰炸炸穿,因此可从屋顶的破洞中看到逐层及近距离战斗。

苏军与我军的士兵在同一楼层上,苏军在一边,我军在另一边,双方通过破洞互相射击。

由于战斗很长时间没有结束的迹象,于是,我军开始调动转移重型火炮进入市区。这些大炮连续轰击苏军的阵地,但同时苏军则将轰击所造成的废墟变成防御阵地。

我军坦克在高达8米高的废墟中变得毫无用处,当它们能各前推进时,就成为在破烂建筑物中的苏军反坦克炮或反坦克枪的攻击目标。

隋建刚-第二副总参谋长

我军的优势

1,战略方面,充分利用空军,防止演化成大规模坦克战和地面战。

2,装备方面,飞机,坦克,自行火炮领先苏军十年以上。攻击机不输给苏军任何一款现役飞机。

,直升机运用为我军独有,构成真正的立体作战。

4,战术上,以快速机动手段化解苏军人海战术,效果显著。

5,后勤保障能力是最大的优势,部队可以保持半年左右的持续攻击能力。

我军的劣势

1,指挥官对立体作战战术不是非常熟练。

2,野战机场由于没有经验建设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雷达预警时间长,造成战斗机升空和准备时间仓促。

会议纪要第194-12-25-09号

时间-194年12月25日上午9点

地点-中华军天津一号基地作战指挥中心

人员-叶奋韬,兰黎明,王胜强,孙志武,盛建,盛建武,张救国,钱,齐强,强勇,张勇,雷鸣,严明,孙二虎,伍思想,迈克尔-张,詹姆斯-沃德,梁凯,赵云天,殷涛,上官云学,姚水明,霍晶,盛英娟,苏紫,侯胜奎,胡军,李英杰,海大江。

记录-张梅,张明

议题-部队部署

海大江

秦皇岛地区-第四装甲旅

兴隆地区-第五装甲旅

张北地区-第六装甲旅

石门市-第七装甲旅

天津市-第八装甲旅,第四飞行集群,第五飞行集群总部

沧州地区-第二十八装甲旅

涞源地区-第二十九装甲旅

以上部队由总参谋部直辖。

大连一带-第三十装甲旅

海参威-第三十一装甲旅

伯力-第三十二装甲旅,第一飞行集群总部,远东地区总部。

佳木斯-第三十三装甲旅

牡丹江-第一装甲旅

共青城-改名青年城市,第二装甲旅

以上部队总指挥官盛建武上将,前线指挥官强勇中将。

此一地区的部队随时准备抽调部队支援中亚和西伯利亚方向的作战。

伊尔库斯克-第九装甲旅,第二飞行集群,西伯利亚方向总部

乌兰乌德-第十装甲旅

赤塔-第十一装甲旅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第三,十二,十三,十四装甲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紫色战旗】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一章 布置〗地址https://wap.xbqg9.net/0/54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