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离家出走(1/2)

190

大家被这四瓶天然绿色食品深深地震撼了。那几年正盛行自家用菌种发酵培育红茶菌做为保健饮料,客人乐观地以为这是一种更珍稀的菌种或更先进的培育方法,准备隆重地推让客气一番,再详加请教。

母亲当然很尴尬,表示强烈惊诧以解窘,同时心中解析着案情。她先怀疑来源,难道那个学生家长送的是过期的罐头?但送时毫无异样,这段时间就会发生如此巨变?明察秋毫的母亲很找到一丝线索,她发现绿毛竟能穿透罐头盖长到外面一小丛,就如同有人脸上长一小撮毛,看了尤为心堵。这在平时母亲能据此让学生写一篇讴歌霉菌顽强生命力的作文,与那篇赞美小草的课文相呼应,但今天母亲没有这个心情。她小心抹去这小撮绿毛的掩盖,终于发现那个致命的小孔,阴森可怖,但也可见作案手段并不高明。母亲晃一晃瓶子,里面已没有液体的迹象。根据这一现场勘察结果,母亲运用她多年积累的侦破经验,在头脑中对嫌疑对象迅速排查一遍,终于把目标锁定在前科最多的弟弟身上。

母亲对客人指一指那个小孔,笑容可掬地转向弟弟,问道:“这是你干的吧?”语气中肯定远多于疑问。尽管母亲在客人面前尽量显得和蔼,尽量让弟弟感受到坦白从宽的优待政策,但弟弟还是看到了母亲笑里藏的十八般兵刃,而弟弟此次却没有藏兵刃的机会了。

没等弟弟回答,母亲就已结案,根据推断向客人解释了这一绿色食品的成因、原理、培育过程,基本符合事实。知子莫若母,而弟弟做为惯犯在技术上也确实很难再突破自我。即使不是弟弟干的,母亲也要推在他身上,因为他最小,最适用于解嘲,可以把事件的尴尬度降到最低。母亲一边向老同学表示歉意,说明并非有意耍弄她,一边讲述弟弟的其他典型劣迹做为佐证,也是博客人一笑,化尴尬为玉帛。母亲最后表示过几天会去老同学家登门拜访,虽没明说,意思就是再送几瓶好罐头。老同学领会后急忙坚决辞让。

送走了客人,母亲的笑容似乎也被客人带走,以暂时做为罐头的替代品,转身回来已是一张毫无表情的脸。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使气氛愈加凝重,如同升堂时打出“肃静”、“回避”的招牌,总令王宇恒和弟弟条件反射地战栗,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

母亲确实很生气,这几瓶罐头还不如都被弟弟吃掉,好歹没有浪费,如今只能白白扔掉。更关键的是母亲在老同学面前丢了面子,而这面子涉及到王宇恒的前程!

王宇恒也非常痛惜这几瓶罐头,尤其忿忿不平于弟弟的独吞和自己的滴水未沾,这回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且近期没有污点,应该比较安全。“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他心中像海燕一般呼喊,又壮胆对母亲强调此事的严重性以推波助澜。

“管好你自己!你要是学习好我还用送什么罐头?自己家吃好不好?”母亲仍然不给面子,从另一个角度驳斥了他。

191

确认客人已走远,母亲语气阴森地叫弟弟过来。弟弟靠在门口不动,如同一只惊警的猫,神情体姿都被恐惧和戒备绷得紧紧的。母亲三令五申而无效,便抓把笤帚奔了过去,弟弟一看果然在劫难逃,突然拉开门,冲到楼梯边,见母亲追出来,当即纵身一跃,跳到缓步台——这半层楼是七级台阶,弟弟经常七步并做一步——又一把抓住扶手转折处,身体借势划出一个轻灵而标准的半圆,转到下一溜楼梯的起点,便放任了离心力,脚下再加点劲,让身体由切点直线甩出——这半层是十二级台阶,弟弟只在中间一级蜻蜓点水般落一下脚,便一气呵成地到了楼下。如此下楼能量利用率极高,每一环节都杜绝了浪费,比自由落体慢不了多少,只是需要有适当的腿脚。家里其他任何人的腿脚都无法企及,母亲只能用声音追捕弟弟:

“跑你就永远别回来!”这是类似情况下的标准用语,紧急之间实在来不及创新。尽管音量与音速无关,但母亲还是想运用吼力将弟弟震倒。

但弟弟没有被震倒,只是被震得更远,瘦小的身影很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母亲怒气难平,恨恨地说:“还敢跑了!长本事了!我看他什么时候回来!等他回来的!”

这是弟弟头一次逃出家门,家里无先例可循,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父亲坐立不安,总担心弟弟的安全,提议出去找一找。母亲虽也担心,但知道一找就表明妥协,弟弟的出走就算成功了。这个歪风不及时刹住,以后该如何管教?家长的威严何在?所以母亲狠心制止,希望弟弟在外面熬不住赶回来。

父亲无所适从,突然想起对面邻居家老三——院里孩子们尊称的三哥——也曾多次为抗避责打而出逃,他家应该很有经验。父亲便来到他家,简单讲述一遍经过,问这类事态一般会怎样发展,用不用去找。李大爷指着老三说:

“他跑我才不找呢!他死在外面我都不管,熬不住自己就回来了。”

老三难堪地笑笑。父亲为自己揭了老三的伤疤而感到歉疚,极力夸赞老三的仁义。热心的李大爷又让老三当场自我剖析离家时的内心世界,把伤疤揭得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逝者如斯】最新更新章节〖第102章离家出走〗地址https://wap.xbqg9.net/0/1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