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无知无畏(1/2)

105

这个年龄的人常喜欢探讨一些大而玄的问题。这天课间不知怎么又讨论起宇宙的演变趋势。一个化学系的同学说,根据《物理化学》中熵值趋于增大的理论和爱因斯坦的=2质能转换定律,很容易推导出宇宙就是由最初质量和密度无限大的一个点,经过爆炸、耗散最终将完全成为一片空间无限且无形的能量。

而另一个物理系的同学却轻藐地反驳说,宇宙大爆炸的推论来自于哈勃所发现的红移现象,这是物理专业的必修内容。他想把非物理专业独有的课程都否掉,以使自己对宇宙问题有绝对权威。

这种讨论使没学过相关课程的其他专业同学只有瞪眼干听的份儿。王宇恒知道关于宇宙演变至今还没有定论,目前科学界还争论不休,几种理论都是建立在推测和假想上,而学生间的讨论则更是虚对虚,忽悠对忽悠,半瓶醋对半瓶醋,想当然对想当然,所以他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发言,只要显得足够自信。这又是一个标新立异的好机会,他找到一个缝隙,以低沉的语调不疾不徐地说:

“关于熵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也很感兴趣,在去年学《物理化学》时,也深入地琢磨过。”

那位化学系的同学如同遇到知己,亲热地说:“你们也学《物化》了?化工系也开理论化学课?我觉得《物化》是将物理和化学融会贯通的集大成学科,应该在各专业普遍开设。”他要和王宇恒联手,证明探讨宇宙不是物理系的专利。

“但我还有些疑问,”王宇恒刚说一句,这位同学立刻跃跃欲试地要为他答疑解难:“什么疑问?你说吧!”

“应该说是质疑。”王宇恒生怕被他误解而藐视,质疑比疑问高了两个层次,一个在对象之上,一个在对象之下,疑问的结果不过是懂得,质疑的结果可能是推翻,“一般情况下是有序能朝无序能方向转化,熵值趋于增加,但有两个例外情况,一个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另一个是黑洞。这两个特例是不符合热力学定律的,生物可以主动自觉地吸收外界的无序能并在体内合成有序能,以供其必要的生存活动。而黑洞则吸收一切质能并不断收缩,也和宇宙不断扩散的趋势相反。”王宇恒以一种毋庸置疑的口吻说。

物理系和化学系的同学都感到意外,原来他并不想拉帮结派,而是另立山头。物理系的同学没有被他的口气所压倒,反对道:

“恐怕不象你想的那么简单吧?黑洞在空间上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在时间上也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片断。而且黑洞和黑洞之间也在不断远离。”

第三篇

106

化学系的同学也紧接着说:“而且生物体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条件是系统与外界隔绝,若有能量的进出就不适用——生物从外界获取能量就是如此,跟是不是主动自觉没关系。”

化学系的同学竟很自然地跟物理系的同学站到一条战线上,共同对付王宇恒。枪打出头鸟,谁出的风头最大谁就要遭围攻。王宇恒一听对方果然都非善类,知道凭自己的学业水平实打实地论证是拼不过人家的,急忙拉虎皮做大旗,表面仍保持着不怒自威的镇定:

“我学这个定律时,质疑也只是一闪而过,因为条件所限无法深入探究,不能做实验去进一步证明,只能空想过瘾。但没想到过了段时间我在阅览室查资料时,偶然看到目前科学界确实有人提出了反熵理论,对已成定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造成强大冲击,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和争论。但那篇资料却没有详细介绍理论内容,介绍了我也不一定能看懂。你们可以翻一翻最新的科学刊物,查一查最前沿的科学动态,应该能查到。但每一个新理论都会遭到传统权威的批判,压制挑战是传统权威的自保本能。”

他力图从各方面都把别人的嘴堵上。虽然是狐假虎威,但强化了背景同时又弱化了自己,是谦虚地显露智慧。其实他只是一次匆匆浏览时在一本杂书的目录里看到过“反熵”的字样,没来得及看内容——也无须多看,便在两天之内让全班都知道了他的想法与最新科研成果不谋而合,甚至是他预见了科学发展的方向。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王宇恒懊悔自己当时没有好好看看那篇文章。这次争论勉强招架过去,他急忙又去阅览室查找该文,准备下堂课来个绝地反击。但找到那篇文章一看,才知道所谓“反熵”不是科学界而是文化界的一种说法,是一种比喻,类似于费力不讨好的意思。文化界的人为了突出自身的科学性而总爱引入一些时髦的科学概念、术语,以显得自己文理兼备,反倒误导了有志青年,或者说误导青年有志——王宇恒要亲手推翻传统理论,做一个当代哥白尼的梦想当即破灭。真是费力不讨好,他亲自实践了一把“反熵”。

王宇恒之所以有条件犯这种无知者无畏的错误,是因为他大上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考试不及格,对该科也确实充满了疑问或者是质疑。那学期他上《物化》课是可数的八次,其中大多数还是在和黄松聊天中度过。有一次聊坐姿问题,是否两腿岔开显得自信、大气,并拢则显得胆怯、没有主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逝者如斯】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六章无知无畏〗地址https://wap.xbqg9.net/0/181/56.html